自从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壮举以来,历史的车轮在岁月中不断滚动,时光荏苒,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色彩与风貌。而如今,历史故事常常通过影视的形式被艺术化地改编与呈现。尽管如此,回望国内的历史题材电视剧,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个朝代的出现频率异常低,那就是元朝。那么,为什么关于元朝的历史剧如此稀缺呢?
原因多种多样,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便是,古装剧常常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呈现历史,让观众得以对过去的故事有所了解。然而,这种“轻松”背后,却有着更为严肃的审查机制。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前,必须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。虽然许多人对元朝有一些模糊的印象,但他们所知道的多是零散的片段,缺乏深入的细节和完整的情节。而国内对于历史剧的审核非常严格,必须确保所有的剧情与真实历史保持一致,角色对话、人物原型也需有确凿的历史依据。
展开剩余82%元朝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,蒙古作为元朝的前身,几乎没有文字,且蒙古民族在鼎盛时期依然没有自己的书写系统。即便元朝一统中原后,已有文字普及的中原地区,对于蒙古民族所使用的八思巴文却无从普及。而当朱元璋建立明朝时,曾命史馆编写《元史》,可那时由于缺乏资料,编纂工作进展异常困难,甚至一场战役被重复编写了三遍。
此外,元朝的史料极为匮乏。考古发现的遗址和墓葬往往能为历史填补空白,但蒙古人所采用的秘葬方式,使得关于元朝的遗址几乎无从考证。这一切都导致了元朝的文献十分贫乏,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支撑一部长篇历史剧的创作。
现如今的古装剧大多聚焦于明清两个朝代,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朝代的历史距离我们较近,相关资料较为充足,创作空间更为广阔。像秦朝、汉朝、盛唐、明朝等这些历史阶段,无论是人物成就还是政治气节,都已深入人心,观众容易代入。但与之相比,元朝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,许多观众对元朝的历史几乎没有了解,甚至对元朝的故事一无所知。
此外,由于元朝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,缺乏汉族文化的深厚积淀,使得这个朝代在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上显得相对薄弱。公众对元朝历史的认知,除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少数人物外,对其他历史人物知之甚少。而且,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,也让元朝在文化上与其他朝代产生了强烈的冲突。蒙古民族自信心强烈,且认为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,因此在许多方面排斥中原文化,这无疑加深了元朝历史的复杂性。
元朝时期,社会阶层分明,汉人处于最底层,受到了严重的压迫与歧视。元朝对汉人实行苛刻的赋税政策,且汉人常常遭受蒙古人随意的殴打与虐待。更为严酷的是,蒙古族在处理敌人时,常采取极为残暴的手段——“高于车轮者斩”。这种屠杀方式让元朝的社会气氛充满了血腥与暴力,给人一种极为沉重的压迫感。尤其是南方的汉人,生活几乎与奴隶无异,随时可能遭受蒙古族的暴力对待。
元朝虽疆域辽阔,但蒙古人对于中原的管理却显得生硬且不擅长。暴力手段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,这也加剧了底层人民的反抗情绪,导致元朝在百年后迅速灭亡。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元朝的历史剧创作困难重重,尤其是如果剧集还要涉及到汉人的苦难与压迫,可能引发民族对立,挑战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。
为了避免这些敏感问题,创作者可能选择忽略历史中的不公与压迫,但这种强行“洗白”的做法无疑是在篡改历史,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。此外,元朝仅存在约百年,且由于其短命和政治动荡,留下的历史资料极为稀少,缺乏足够的素材来编排一部有吸引力的历史剧。
再者,影视剧的制作不仅仅需要有吸引人的剧情,镜头美学同样至关重要。元朝蒙古族的服饰和装扮,并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。元代的头饰要求剃去部分头发,剩余的头发扎成小辫,这种发型显然与现代的审美有较大差距。如果整部剧都以这种装扮为主,恐怕很难迎合观众的喜好,影响观众的观剧体验。
如果以汉人为主角,剧情将充满压迫和屈辱,观众容易代入那些遭受压迫的底层汉人,尤其是当这些角色经历了被压迫、被杀害、被剥夺一切尊严的故事时,恐怕也很难激起观众的共鸣。而如果主角是蒙古人,观众的情绪可能会像看婆媳剧中的恶婆婆一样愤怒,难以引起好感。
正因如此,目前关于元朝的电视剧多集中在成吉思汗时期,而一旦涉及到忽必烈和元朝的中期,剧本便难以通过审查。因此,元朝的历史剧至今非常稀缺,这也是无法拍摄的根本原因。
参考资料:
历史评论2021(02)《元朝是中国历史的一环》
发布于:山东省